首页 全本 奇幻玄幻 农门团宠小娇娘

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冬日不清闲

农门团宠小娇娘 花期迟迟 5742 2022-08-14 02:14

  尤其是吃的好,睡得香,学些也刻苦,小小少年少女们长的极为出色,看着就比普通孩子灵透很多。

  方圆儿倒也不反对,他们出去做点儿事,权当实习了。

  毕竟在这里学习多少年,都是温室里的花朵,总要出去经历风雨,才能成为有用之人。

  “好啊,哥,第一批选多少个人手才好?”

  “最少三十六个,我想每个村子都开一个学堂,就地取材,也不必如何张罗。

  但孩子们还小,一个人执教,有些不放心。

  若是两个人搭伴儿,会不会更好一些?”

  “确实,”方圆儿点头,“先吃饭,吃过饭寻九儿她们问问。

  一些细节,还要好好计划一下才行。”

  正好,赵金莲远远张望,高声喊着。

  “老三,圆儿,吃饭了!”

  兄妹俩赶紧过去同家里人吃饭,吃过饭就喊人开了个会。

  听说要选孩子们出去做小先生,教授写算,九儿等人都没反对,甚至替孩子们欢喜。

  这三年,没人比她们更了解这么孩子。

  这里没有科考,否则这些孩子们考个童生很容易。

  特别是,学校里开蒙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只是一种。

  单论算学,怕是孩子们的水平,同外边的账房也差不多了。

  简单的药材识别,简单的病症治疗。

  春种秋收,各种粮食青菜的种植也知道一些,不至于五谷不分。

  精油作坊那边,也是孩子们在采花,每道工序都有帮忙。

  学校里,最近已经减少了文化课,开始有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,鼓励他们找到以后的方向。

  这时候,若说选人出去做先生,一定会有孩子感兴趣,跃跃欲试。

  这般,方圆儿就让几人回去通知孩子们,尽快确定名额。

  果然,不出所料,孩子们听说可以出去做先生。

  按照外边的时间算,出去一日半,回来休息两日半。

  过足了做先生的瘾,也耽误不了学校的课程,顶多补一补就行了。

  一晚上,九栋楼就抱了一百多名额。

  还是管理员们甄别了一下,把年岁小的留下。

  最后定了七十二个,七十二个孩子又自由组合,分了三十六组。

  之后就是等着方玉在外边安排好,小先生们就能走马上任了。

  桥安县里,各村各户忙着秋收,待得粮食收回家,交了县衙的粮税,县衙也开始忙碌起来。

  一切都整理妥当,上好册子,天气也冷下来了。

  家家户户又忙着砍柴,准备过冬之物。

  方玉选了个日子,把各村的村长又找到了县衙。

  先前各村当真杀了猪,庆贺今年的丰收和意外之财。

  方玉忙着,没有去吃肉。

  这会儿,各村村长就拎了肉过来。

  每个村子都不多,三四斤一条。

  但村子多啊,加在一起,也凑了三四筐。

  方玉没有推辞,这是百姓们同他分享丰收的喜悦。

  他当着众人的面前,吩咐杨光等人帮忙把筐子搬去后院。

  “告诉吴嫂子,把这些做成腊肉,以后慢慢吃。”

  众人都是欢喜,原本还觉得这条肉做谢礼太轻了。

  县令老爷不嫌弃,还分外珍惜,打算留着慢慢吃,他们自觉受了重视,更是把腰板挺直了几分。

  众人捧着碗喝热茶,方玉问了问各村准备过冬之事。

  村里的孤寡老人有没有人帮忙搭把手砍柴,危房是不是修整了之类。

  众人一一应了,若是往年,这都是问题。

  但今年,因为村里种了西瓜,家家都分了银子,修葺房子,储存粮食,买棉花做棉袄棉被,简直是事事顺心了。

  众人只等着,老婆孩子热炕头,猫冬儿清闲了。

  方玉听得点头,这才说道。

  “咱们这里冬日漫长,九月末到二月末,起码五个月闲着无事,倒是浪费了好时日。

  我寻了一些小先生,精通写算,打算在各村都开个学堂。

  也不用特意建房子,谁家有闲置的厢房或者空院子,拾掇一下就成。

  这一冬日,各家的孩子们,每晚抽出一个时辰,可以跟着先生学学。

  也不必背诵那些诗词歌赋,若是不考状元,这些东西无用。

  孩子们学写自己的名字,简单的书信,简单的账目。

  明年西瓜种的多,到时候,怕是都卖去京都就要降价。

  若是孩子们懂写算,拉了西瓜到附近府城县城去售卖,肯定会比卖给商贾们,多得几两银子。

  各位觉得如何?”

  虽然说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  但读书实在是太耗费银钱了,多半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才能奢想之事。

  普通百姓们,更偏重于孩子们学门养家糊口的手艺。

  甚至说,把二亩地伺弄好。

  所以,初始听说要孩子们上学堂读书,众人都没有动心。

  但方玉最后几句话,却是让众人亮了眼睛。

  今年的西瓜,让家家户户可是实实在在发了一笔财。

  明年种的更多,若是卖不出去,或者价格太便宜,都是问题。

  若是孩子们学了写算,商贾们不收,他们自己也可以拉出去售卖,可真是不怕了。

  于是,有人就问道。

  “大人,您也知道,我们都是贫寒人家,就算今年得了一些银子,家里也是多少事情指望呢。

  不能都给孩子买纸笔读书用了…”

  方玉摆手,笑道。

  “我早就盘算过了,先生这边可以不收束脩,纸笔也可以用沙盘和树枝代替。

  若是当真有天分高的孩子,才要考量以后真正开蒙的问题。

  到时候,县衙也会给与资助。

  若是单论学个简单的写算,根本不需要花费任何银钱。”

  “当真?”

  众人都是惊喜,终于放下了所有顾虑。

  “大人放心,我们村里就有一座草房空着,我回去就喊村人赶紧拾掇整齐,给孩子们做学堂。”

  “我家也空着三间厢房呢,拾掇都省了,直接就可以开门上课了。”

  一时间,村长们都是踊跃报名,纷纷说起自己的打算。

  方玉等他们宣泄完欢喜之意,这才说道。

  “不只是孩子们,就是村人们想要学写算,也可以一起上课。

  毕竟孩子们还小,当真出门卖西瓜,家里也是不放心。

  到时候,我可以让先生们一边讲故事,一边教大家写算,应该更容易学会。

  各位回去,多宣传,鼓励村人们多学学,总是好处多过坏处。”

  “大人放心,这是好事儿。我回去一定多劝说几句!”

  “是啊,聚一起闲扯皮也是耗费一日,好不如学几个字,不做睁眼瞎呢。”

  “就是学不会写字,学会数数也成,进城卖菜卖鸡蛋都不犯愁了。”

  方玉夸赞了几句,定了三日后去各村巡查,就放了众人回家。

  天下父母哪有不望子成龙的,听说不用花一文钱,家里孩子就能学写算,各村村人迅速行动起来。

  拾掇空房子,凑桌椅板凳,忙的不亦乐乎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