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全本 奇幻玄幻 农门团宠小娇娘

正文 第一百 零八章 诡异流言

农门团宠小娇娘 花期迟迟 5603 2022-08-14 02:14

  方老汉点燃了旱烟,吧嗒吧嗒抽完,他才把烟灰磕在地上,沉声说道。

  “这事家里不知道就算了,当真蝗虫来了,顾好咱们家里就成。

  但如今事先知道,若是不搭把手儿,这良心上过不去。

  我跟你娘岁数大了,也没什么好主意。

  你们兄妹看着商量,该怎么做就怎么做。

  咱们家有今日的红火日子,都是偏得的福报。

  若是为了救人性命,有什么损失,顶多重新回老宅过日子,也没什么不好。”

  “爹,咱家还有我呢,大不了上山再挖两棵老参就是了。

  闺女保管再给你重建一个山庄!”

  方圆儿笑嘻嘻哄老爹,惹得赵金莲瞪她。

  “说的轻巧,全家忙了两年才有如今的模样,到你嘴里,好像吹口气就出来了。”

  全家商量定了,如何提醒大伙儿做准备,如何存粮就成了首要大事。

  先前的方案被翻了出来,重新补充修改。

  第二日就开始实施了。

  陈武和朱盛被方老二喊着套马车进城,两人还有些疑惑。

  毕竟一个人就够了,为什么把他们两个都带出去。

  路上,方老二停了车在一片安静的树林,寻了他们两人说话。

  “陈叔,朱叔,你们来了我们家里也有几月了,我们家里待你们如何?是否有亏待?”

  陈武和朱盛对视一眼,都是齐齐行礼,应道。

  “主家待我们恩重如山,事事周全,我们感激不尽。

  二少爷但凡有吩咐,我们必定效死力。”

  方老二扶了他们一把,就道。

  “陈叔,朱叔,确实有件事请你们帮忙。

  但这事没有危险,就是需要保密。

  除了我们家里人,外人一个字都不能透露。

  你们能做到吗?”

  “能!”

  陈武两人立刻应声,做奴仆的,嘴巴严实是第一条规矩。

  方老二这才说道,“你们一会儿进了城,各自找热闹的地方,传一条消息。

  就说有神算卜卦,今年夏末有蝗灾从南边过来。

  记得说过之后,要简单换装之后,再换地方。

  不要让任何人认出你们,再牵连到方家。”

  蝗灾?

  陈武和朱盛都是惊得倒抽一口冷气,朱盛想起闺女从南边回来,昨晚他怎么问,闺女也不肯多说一个字。

  难道,二少爷和小姐去南边就是为了这事?

  陈武年岁大一些,也是经历过蝗灾的,双手都吓哆嗦了。

  “二少爷,这是真的?”

  方老二点头,应道。

  “起码有几分把握,消息散布出去,若是夏末时候没有成真,顶多是被骂几声。

  但若是真的,家家有一点儿准备,也是活命无数!”

  陈武和朱盛都是点头,郑重应道。

  “二少爷放心,这事交给我们,保管不会出错。”

  方老二一人塞了他们一锭五两的银子,“这几日要辛苦你们了,在外吃穿别委屈。”

  “多谢二少爷。”

  说这话,三人上了马车,到了城里,陈武和朱盛小声商量几句就混进了人群。

  方老二则去采买了一些东西,没事人一般回村去了。

  而方老汉也敲响了村口的铜钟,村里老少,但凡在家里的,都聚到村口探看。

  春初的风还是带了几分寒意,方老汉双手插在袖子里,同众人说道。

  “乡亲们,先前我说过,我们家里秋日时候打算开粉坊,少不了要用土豆和红薯。

  如今收购价格已经定了下来,红薯是五文钱一斤,土豆是四文钱一斤。

  大伙儿若是打算赚这一笔钱,没事要早做准备。”

  红薯五文,土豆四文?

  这价格可是太高了!

  所有村人都是以为听错了,红薯亩产最少一千斤。

  就是说一亩地只到七月中,就能卖五两银子,之后再种白菜萝卜这些秋菜也不耽误。

  要知道,种苞谷一年也不过收入四两银子。

  而且种苞谷要付出很多力气,红薯土豆几乎是栽进地里不用管了。

  特别是土豆,红薯还需要育苗之后栽种,土豆只要把发芽部分切成块,按到地里就完成了。

  当即就有人高声问方老汉,“大叔,这价格可是不低啊?

  你们家里收这么多土豆红薯,不怕赔本吗?”

  方老汉笑呵呵应道,“不怕,老二他们心里有数。

  这么大庄园都折腾起来了,就是赔点儿银子也不会如何。”

  村里人扫了一眼,不远处的庄园,屋脊连绵,方家确实家大业大,于是纷纷点头。

  梨花开了两月,银子就哗哗往方家流了两月,谁不眼红啊。

  别说买几亩土豆红薯,就是买的什么宝贝也买得起啊。

  有人就道,“那我们家里若是种了,秋日时候,大叔可一定要收啊。”

  “是啊,大叔,我们种出来了,到时候您家里有别的打算不收了,我们可就完了。”

  “不会,你们谁打算种,跟我去家里写契书。

  我们家里保证秋收时候,按照价格收买,绝不反悔。”

  方老汉应的干脆,村人一听这般,立刻放了心。

  当即各家商量了一下,所有的田地都拿出来种红薯土豆,肯定不成。

  但分出一半,再加上房前屋后多开垦几片地方,种些下去,想必一家也能卖个三千斤。

  到时候,收入十几两银子,也着实不错。

  没一会儿,大半村人都去方家签了契书,剩下的人陆续也过去了。

  最后拿了按着方老汉和方玉手印的契纸回了自家,当然他们按手印的契纸也留在了方家。

  很快,消息就传了出去。

  乡邻的几个村子也有人找到方家,想要签契约,秋日卖土豆过来。

  方家是来者不拒,有多少买多少。

  以至于,南北二屯,东西两村,方圆几十里都兴起了开垦荒地种土豆红薯的热潮。

  有人私下说,方家发财之后就烧坏脑子了。

  也有人说,方家必定是又发现了什么财路,否则不能如此下血本。

  但不论众人怎么说,十里八村热衷于种土豆红薯,而且眼见外村人也开始种,生怕被抢了财路,越来越积极。

  而这时候,城里城外也渐渐有流言开始传播。

  这一日,方老汉从饺子馆往家走,路上见到几个村人在地头儿闲话儿。

  眼见他过来,村人纷纷招呼。

  众人坐在路边,脚下踩着开始踩着草地。

  冬日的枯黄刚刚退去,已经有隐约有了绿色。

  有村人压低了声音,说道。

  “大叔,您听说了吗,城里有人传说,今年要发蝗灾呢?”

  另一个老汉不等方老汉说话,就开口呵斥道。

  “胡说什么,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,怎么可能有蝗灾?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